华亭中药材产业的“链”变路
华亭市依托境内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,2024年,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,中医中药产业链产值突破4亿元。小小中药材,不仅为群众插上了增收致富的翅膀,更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、助力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。
华亭市依托境内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,2024年,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,中医中药产业链产值突破4亿元。小小中药材,不仅为群众插上了增收致富的翅膀,更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、助力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。
5月12日,为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,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,华亭市在神峪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,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。
“用地膜机铺上地膜后,我们还要再盖上一些土,不仅能防止杂草生长,也能起到抗风保湿的作用。”蒋庄村志愿服务队队长白儒,手拿铁锹一边与农户整田作业,一边进行技术指导。
“当前,土壤墒情较好,我们同时动用旋耕机和覆膜机,前脚松土,后脚覆膜,既保证了土壤水分不流失,又提高了工作效率。”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彭小亮说。“我们今年计划种植2300亩,目前已完成覆膜2000亩,预计4月中下旬就可以播种了。”
当晨光为华亭市策底镇大南峪村镀上一层金辉,田间地头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。油葵种植现场,村民们分工协作、配合无间,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劳动画面。翻耕土地的村民,挥舞着农具,将板结的土壤变得疏松透气;播撒种子的村民,动作娴熟而精准,一颗颗油葵种子跃入泥土的怀
眼下,正值辣椒种植的关键时期,走进华亭市策底镇辣椒种植基地,农户们正抢抓农时,全面推进辣椒大棚起垄覆膜作业。作为策底镇特色农业重点项目,该基地通过引入标准化种植技术,以“小辣椒”撬动“大产业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近年来,河西镇坚持把牛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、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,大力发展人畜分离养殖小区,引导养殖由役用型向肉用型转变,由粗放经营向规范科学转变,逐步形成了“小规模、大群体、千家万户养红牛”的产业发展格局。
走进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东华小学,在低年级教室里,学生们正在分享神话故事。“盘古用斧头劈开混沌,撑起天地,最后化作了万物,他太伟大了!”一年级(3)班学生孟泽旭兴奋地说。
连日来,高温、大风天气较多,持续干旱少雨,导致土壤失墒加速,田间旱情紧迫,玉米、药材以及蔬菜等作物面临严峻挑战。为有效应对当前旱情,减轻灾害损失,华亭市迅速行动,科学调度,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全力开展抗旱保生产工作,确保农业生产有序推进。
近年来,华亭市西华镇坚持党建引领、党建融合、党建赋能、党建增效为抓手,以“兴一项产业、活一地经济、富一方百姓”为目标,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,实现了“党建促产业,产业带民富”的新局面。
连日来,持续的干旱少雨导致土壤失墒加速,田间旱情紧迫,玉米、药材以及蔬菜等作物面临严峻挑战。为有效应对当前旱情,减轻灾害损失,华亭市策底镇迅速行动,科学调度,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全力开展抗旱保生产工作,确保农业生产有序推进。
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为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,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,华亭市地震局联合应急管理局等单位,在神峪乡组织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,营造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。
为深入践行“健康中国”战略,在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和第18个“全国疟疾日”、全国第37个“爱国卫生月”来临之际,华亭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华亭市疾控中心、华亭市妇幼保健院,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,在文昌路口开展“科学防癌、健康生活”、“严防输入再传播、巩固消除